2009年2月23日星期一

没有胜利者 - 《兵临城下》

很久没看战争片了,因为害怕看见满地扑着的尸体,被打爆的头和半截残肢这类的镜头。在朋友推荐下,将信将疑地打开看了起来,还记得这是当年柏林电影节的开幕片,想想应该还是值得一看。 
   
刚开始我看见那个大帅哥主演的是一个苏联红军,我心里还在想,多新鲜啊,美国大片里,苏联从来都是the bad evil。和主角对着干的那种,阴险,狡诈,凶残的形象,从来都是俄国佬。难道这回要给苏联人洗底大翻身了? 
   
刚看了十几分钟才发现不是,战争双方都不是好鸟,苏联长官把害怕被轰炸而逃到水里的己方大兵们全都干掉。把战场上吓得往回跑的士兵一律格杀。不让平民渡海离开,将领不顾兵士和老百姓的死活。又让我深刻明白一个道理:当兵的只是扎扎实实的战争工具。 
   
在一片混乱的大屠杀中,红军两个人领一杆枪赶着向前批量送死。我和YC画外点评: 
   
我:真傻,怎么不装死倒下,混在尸体堆里。 
YC:就是,要是我也装死先,而且要把屁股朝外。 
我:不够,要拖个尸体压在自己上面。 
   
要打起仗来,一定马上找个安全的地方钻。不要白白送了大好的性命。战争都是愚蠢的,发动战争的人都是狡猾的,士兵都是送死的,这是每次我看战争片的至理心得。 
   
德军42年进攻斯大林格勒时,烧杀抢掠,奸淫妇女,等到苏联红军44年攻占柏林时,一样霸道凶狠,奸淫妇女。从微观角度来看,没有一方是正义的。 
   
   
赫鲁晓夫演得阴狠,比德国纳粹阴狠得多。相比之下那个德国少校狙击手倒是不讨厌。好人未必都好,坏人未必都坏,好莱坞战争片的惯用手法。由红军自己人大骂社会主义阵营,揭露黑暗,效果要来得更为显著。政委因妒生恨,最后出卖朋友,只是正常人性,并不因战争,或者自己所在阵营而有任何区别。战争一旦开始,没有胜利的一方,只有存活下来的人。 
   
  +++++++++++++++ 
   
这部电影还向我演示了在一个社会XX国家,无敌英雄是如何被宣传机器一步步塑造出来的。

2009年2月16日星期一

掉链子

我怎么总是在关键时候掉链子。写一篇报告非要挨到最后才动笔。今天James同学给我写信,说他的procrastination 愈加严重了, 我就又学到一个英语新词-拖延症。多知道一个人和我有同样的毛病,心里总算受抚慰了一下。

我本来应该坐在这个安静的图书馆里,埋首苦写我那高山流水的论文。为看着移民,文化认同,双语,社区这类词而感到浑身发热的兴奋。可我却一点也没有这种感觉,觉得这些词都一个个浮在空气里,在我眼前飘来飘去,没有任何实际意义。我不知道该怎么把它们抓起来,揉捏进一个个句子和段落里,炮制出一篇论文来。

上次去听一个学术报告,到最后我就觉得做个专研的学者很悲哀,大半辈子,只对着小拇指大的领域翻来覆去反复研究,让我想起街上流浪汉,试着在垃圾桶里翻出还能吃的东西,尽管已经被其他流浪汉翻过无数次,他还是拼命想在一堆臭气熏天的垃圾里翻出最后一点面包屑。有些人翻得孜孜不倦且充满希望,有些人翻得垂头丧气双眼迷茫。

我要不断地告诉自己,写论文的目的只是为了梳理自己的知识体系,学会归类整理,至于论文本身,这点发霉的面包屑,其实对人类的进步能有多大的价值?我觉得不能再想下去了,吓坏了自己和后来的小弟弟小妹妹。